• 标题
  • 全文

首页 > 中兴被封杀即休克 “中国芯”到底差在哪了?

中兴被封杀即休克 “中国芯”到底差在哪了?
2018-05-08 标签: ICNET  元件与制造  半导体 来源:ICNET

晶圆加工: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量产技术分别掌握在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手中,已达到10nm水平,此外较为出名的还有的格罗方德、台联电等厂。


近几年,本土厂商通过引进自研相结合的途径,已能代工28nm技术(中芯国际、联芯,但良率还有提升空间),并在攻坚14nm(联芯,预计2019年量产)。目前,最有性价比的工艺制程是28~14nm这一层级,其适用于分车用芯片、AI芯片以及中端SoC,如高通骁龙6系等。由此看,中芯和联芯只要取得立足之地,未来还是大有机会的。


如此看,国内的晶圆加工水平并非不堪,那么问题出在哪呢?进入10nm以内,极紫外光刻(EUV)成为关键,缺失这一技术就丧失了未来的发展权。目前,能够提供EUV光刻机的供应商只有荷兰ASML一家。由于此类机械实在太精密,因此ASML的产量也就一年几十台,而很不巧该公司的大股东正是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这三家大厂,因此中国要订货就要排期,大约2年之久才能见到光刻机,再加上装机调试的时间,都足够台积电这些大厂的工艺都再进化一个世代了。


也就是说,都不用《瓦森纳协定》出马,光是正常的商业因素就足以阻碍本土晶圆加工业的进步了。纵观全局,目前本土芯片产业最大的障碍还是来源于EDA工具和光刻设备,此二项中国短期内也无法攻克,因此只有在摩尔定律失效之际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


后端封测:相较上述环节的不堪表现,中国本土的封测产业算是发展得有声有色了,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分别排名第三、第七和第八。因此,封测作为本土半导体产业的突破点还是大有可为的。


市场与生态建设:目前消费者能见到的国产芯片,诸如海思麒麟等还是基于ARM公版架构,而且代工也是由台积电等代工厂完成,实质上产业链自给的程度很低。至于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芯片,普通消费者很难见到,要用也只是用在遥控器、电子玩具等低端产品上。因此,外国芯片早就在大众不经意间完全占据了消费市场。


芯片之上,则是植根于此的软件生态。举例来说,在微软X86架构的环境,人们可以选择各种软件。国产芯片要想占领市场并构建生态,必将是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翻身之路不好走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中国芯片产业落后主要是因为起步太晚和西方禁运,因此毫无疑问,自主研发一定是最终的王道,但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在投资、技术、市场及人才等各方面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投资:实际上,对于我国芯片产业的落后现实,相关部门早已有了认识,并采取措施以政府牵头投资的方式扶植产业发展。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筹集了1387亿元人民币,投资芯片行业的制造、设计、封测、装备材料等各环节,其比例分别为63%、20%、10%、7%。目前,大基金二期也蓄势待发,预计筹集资金1500~2000亿元,进一步发展本土芯片产业。


时间:本土芯片产业要想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投资只是催化剂,关键还在于花时间把别人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目前最先进的芯片制程已发展到7nm,越来越接近摩尔定律的极限,对国际大厂来说,路也是越走越窄,因此对本土芯片产业来说,正好可以利用国际大厂技术停顿的时间缩小差距。


市场:不得不承认我国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但通行的不论是电脑芯片还是手机芯片都是别人的,植根于此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也固定成型。对本土芯片业来说,挤入早已饱和的市场是个问题。但这里必须提的是,英特尔作为桌面芯片的霸主,在移动时代却被ARM和高通抢了先。目前AI等新应用场景正在崛起,因此本土厂商合理布局,应该大有机会抢滩登陆。


人才:目前本土芯片产业在大基金的引领下急速扩张,大陆新设的晶圆厂数量众多,所需的人才队伍也是问题。据预计,2020年我国半导体从业人员需求达80万人,但2016年这一数字仅40万。尽管产业发展需坚定人才自主培养的路线,但短期内的巨大缺口又不得不靠其他办法补足,说直接就是挖人。


去年,厦门联芯成功挖到原台积电技术专家梁孟松,由此攻克14nm的希望大大加强。但除了领头人物,本土芯片产业更缺乏基础型人才。客观上讲,中国近些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和金融产业分流了众多芯片人才,因此要想根本上解决人才问题,关键在于社会观念的转变,并切实提高芯片从业者的待遇和福利。


总结


中兴被制裁,让更多人关注我国芯片产业的现状,开始探究“中国芯”迄今仍未崛起的原因。必须承认,我国芯片产业面对着错失时间、外界封锁、生态贫瘠、人才缺乏等诸多窘境,发展之路必然是曲折的。因此,从业者必须认清现实,结合自身优势劣势,才能总结出一条发展道路,从而使中国摆脱“缺芯”尴尬。



ICNET原创,转载请注明。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