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下一个亿万级市场初现,谁来一统江湖?

下一个亿万级市场初现,谁来一统江湖?
2017-06-16 标签: ICNET  手机 来源:ICNET


【导读】无线充电本应是一项极大方便用户的技术,但长期以来用户并未广泛享受到由它带来的便利。究其根本,各类技术之间标准不统一是造成无线充电不温不火现状的最重要原因,而用户要想获得完善的无线充电体验,尚需一段较长的时间。



进入2017年,三星S8加强无线充电技术、苹果iPhone 8无线充电传闻接连爆出等迹象表明,无线充电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扩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最新预估,至2017年底,全球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出货量可达到3.25亿台,较2016年增长近40%。再过一段时间,消费者将在市场上看到更多搭载无线功能的产品。


不过迄今为止,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深入体验过无线充电的便利,这既有厂商推广的乏力,也有技术方面的缺憾。那么,无线充电究竟是如何实现的?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在哪里?以后又有什么前景呢?


当前无线充电的主流技术


无线充电的一种实现方法是以电磁感应为基础,即电流通过对向贴近的两个线圈,产生磁场,通过磁场输送电能。采用这一技术的设备需要充电端与接收端的线圈严格耦合,否则电能传输的效率将大打折扣。早期采用传感式充电的产品有电动牙刷,后来成为手机采用最广泛的无线充电方案。


无线充电标准的一大联盟——WPC的Qi标准即采用电磁感应原理的充电技术,其通信频率依照不同设备的需求,可选择100-205kHz这一频段。另一个电磁感应式技术的重要标准是PMA,其通信频率处在277-357kHz。由于Qi与PMA的工作频段不冲突,所以采用感应式技术的设备可以兼容这两种标准,今年三星的S8手机即是如此,这给用户更大的余地来选择充电设备。


另一项无线充电技术则是基于磁共振原理,其核心在于谐振器件(电感和电容)发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由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这种技术不要求两端线圈的严格耦合,且充电距离更长(取决于元件和共振频率),还能够一对多充电。然而,这种线圈松耦合结构也使电能传输的效率相对低些。目前,这种技术在手机上并非主流,未来在物联网设备、汽车等领域的潜力更大。


目前,采用磁共振技术的快充标准是A4WP阵营,发起者是高通和三星,后英特尔也加入其中。2015年,A4WP与PMA合并,更名为AirFuel。作为同时掌握磁感应和磁共振技术的联盟,AirFuel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简化标准,使设备能够兼容这两类原理不同的技术。


相比AirFuel,WPC坐拥的Qi技术已经被广泛接受。今年,苹果更是加入了WPC,尽管不排除未来iPhone会通过其他技术途径“重新定义”无线充电,但这也等于是给Qi技术做背书了。除此以外,三星作为A4WP的发起者,其手机产品依然选择了Qi,这也说明AirFuel在手机领域的渗透力尚浅,难以对WPC构成威胁。未来的无线充电手机要想获得市场认可,支持Qi标准是必然选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同的标准各行其道势必影响无线充电的体验,未来各标准的统一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无线充电的市场前景


对手机用户来说,无线充电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电池技术长期停滞而带来的续航缺憾。目前手机性能与电池能量密度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尽管有各类有线快充技术救急,但对用户来说,最好是能够不采取任何操作,就能够使手机保持充电状态,这就给无线充电技术用武之地。


当前,手机的无线充电基本上全都采用Qi的无线充电技术,需要用户对准触点,既麻烦又难保不失手;AirFuel则效率偏低,不仅如此,采用高频共振输电的话,也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也就没有开发出支持手机的充电产品。对于用户体验的欠缺,消费者只能盼望技术进步、标准统一。消费者希望的场景应该是:在有速度需求的时候采用严格耦合线圈的Qi技术;在家庭、办公场所则用AirFuel充多个设备,保证设备随时满电。


相比于纯消费领域,无线充电对物联网产业来说意义也很重大。未来联网设备必然四处普及,为解决部分设备的供电问题,无线充电必然纳入选项范围。相比于手机采用的近场充电技术,针对物联网设备的选择其实更多样化。首先,AirFuel基于磁共振,支持一定距离上的电力传输。除此以外也有基于Wifi和射频的无线充电技术,在充电的同时,也可传输数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不过,目前的技术标准数家齐头并进,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发掘。


在新能源车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效且便捷的充电技术同样是刚需。在几种主流技术中,磁感应的优缺点与它在手机上的应用相同,都是效率高、对耦合性要求严格。AirFuel联盟的磁共振技术支持一定距离上的电力传输,且支持一对多供电。就效率而言,磁共振技术再汽车充电方面并不低于磁感应(因为用于输电的线圈可以做的远比手机大),所以它在汽车领域的前景会更好些。


然而,目前的汽车无线充电还处在标准制定阶段,诸如电磁接口、通信协议等标准的统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用户的使用成本过高也是车载无线充电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升体验、统一标准才能迎来爆发


随着苹果加入WPC、三星S8手机兼容Qi和PMA两大技术标准,让广大用户看到无线充电标准统一的一丝曙光。当然,这也仅仅是磁感应技术内部的整合,并没有技术壁垒。手机无线充电若要达到完善的用户体验,需同时支持磁共振技术,而现在不论是产业链还是技术方面都有难题要克服。


在物联网、汽车等领域,无线充电的技术路径更为多样,其标准统一的难度也更大,耗时也必然会更长。目前看,还没有任何一个标准能够独挑大梁。综合来看,不论是在消费领域还是产业领域,用户从无线充电收益,所花费的时间将远大于预想。



ICNET原创,转载请注明。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