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存储器格局颠覆:头号原厂易主、DDR4行情火热、大厂发动转型!

存储器格局颠覆:头号原厂易主、DDR4行情火热、大厂发动转型!
2025-08-19 标签: ICNET  存储  三星 来源:ICNET


今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的存储器市场,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格局颠覆、市场重塑。巨头座次重排、旧技术意外翻红、大厂发起重要转型,都发生在最近的短暂时间内。这场由AI驱动的产业转折,与半导体供应本地化相叠加,将带来剧烈的存储器版图重构。



AI市场决胜:SK海力士登顶,三星跌落王座

存储器市场的重大转折出现。2025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以21.8万亿韩元的存储销售额超越三星(21.2万亿韩元),成为全球最大存储制造商。其财报数据耀眼夺目,营收同比暴涨35%,营业利润飙升69%,净利润增长70%,均创历史新高。


在AI应用的不断渗透之下,高带宽内存(HBM)的技术霸权成为决定因素。SK海力士凭借62%的HBM市场份额(三星仅17%),尤其是2024年率先量产HBM3E并绑定英伟达供应链,将技术领先转化为商业垄断。其清州M15工厂的HBM专用产线扩建,以及HBM4样品提前交付,进一步巩固了技术护城河。


反观三星,尽管存储营收环比增长11%,但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因晶圆代工与存储器竞争乏力,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4%,创六季度新低。在存储器方面,三星的HBM3E因未获英伟达认证而错失市场,虽计划第三季度量产12层堆叠产品并推进HBM4研发,但技术代差与客户信任的鸿沟短期内难以弥合。


三星与SK海力士的“王座易主”,体现出存储器领域的竞争已经与AI应用深刻绑定。不仅是这两大韩系厂商,美光也在布局高端领域。多家头部大厂对HBM与DDR5内存的资源倾注,同时影响着普通DRAM的供给。这就是自二季度起这波DDR4内存涨价热潮的根源。



DDR4“末期盛宴”:停产引发价格海啸

当巨头们将产能转向HBM和DDR5时,DDR4意外迎来十年未见的暴涨。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厂占据全球95%的DDR4份额,集体宣布淡出产能后,市场陷入恐慌性备货。


价格暴涨与倒挂:7月合约价暴涨60%-85%,第三季度预计再涨85-90%;DDR4现货价超过DDR5,16GB DDR4内存条价格两月内飙涨80%;

车用与工业需求刚性支撑:全球车用DRAM中DDR4占70%,工业领域超80%,巨头退出后供给缺口达50%-60%。


巨大市场空缺降临,给二线存储厂商创造巨大窗口机遇。中国台湾的南亚科因承接三星、美光退出后的DDR4订单缺口,产能持续满载,其DDR4产能已预订至2026年。另一家原厂华邦电同样订单爆满,8Gb DDR4样品供不应求,订单可见度延伸至2025年第四季。


从两家原厂的财报中,也可看出DDR4的需求提升。南亚科尽管第二季度受价格和汇率拖累亏损扩大,但DDR4销量环比增长70%,印证需求激增。华邦电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微降,但其20nm产品营收贡献稳步攀升, 主要来自DDR4内存持续成长。在财报中,华邦电还看好DDR3和DDR4的价格涨势可延续至明年。


而颇为戏剧性的是,面对价格疯涨,三星与SK海力士紧急“踩下刹车”。三星讨论延长1z/1a工艺DDR4供应至2026年上半年,SK海力士或推迟停产至2026年第四季度。这一举措反映出存储市场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当巨头们竞逐AI高端市场,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需求就会消失。而DDR4的剧烈波动,也正在提醒应用端需要更完备的安全供应链建设。



美光战略收缩:退出红海,押注AI与本土化

8月初,美光中国区裁员传闻发酵,其随后澄清,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停止移动NAND开发(含UFS5)。这一调整,反映出移动NAND市场红海化的实质,也与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不振的现实直接相关。除此以外,美光的战略还深化与美国本土应用的绑定,进而折射出半导体行业整体上的供应本地化趋势。


这两大战略转型,具体动向为:

主营高价值业务:退出移动NAND市场,但今年3月发布的G9工艺UFS 4.1/3.1移动闪存仍将履行供货,并完成退出前最后一轮高端客户绑定(如三星旗舰机型等),确保2025-2026年过渡期营收。今年4月,美光重组四大事业部,指向AI等高利润业务发展,移动业务(MCBU)被独立隔离,降低退出阻力。


美光G9工艺的高密度、低功耗特性可无缝适配车规级SSD及边缘计算设备,美光明确将保留这些高毛利领域的NAND开发。例如,车用UFS芯片需满足-40℃~105℃运行,G9的能效优势可降低热管理成本。


UFS 4.1的智能延迟追踪器(ILT)、ZUFS分区技术等AI加速功能,可整合至企业级SSD的控制器设计,提升数据中心冷热数据分层效率。美光CMBU(云存储事业部)将推动此类技术迁移。


另外,美光没有像三星与SK海力士那样延长DDR4供应时间,也体现出追求高利润业务的战略目的。


美国本土化产能建设:配合美国半导体回流政策,将产能聚焦本土高端客户需求,减少海外低效市场投入。


今年6月,美光宣布将在爱达荷州和纽约州投资超1150亿美元建设新晶圆厂,计划未来十年实现美国本土40%的DRAM产能占比。在纽约州,美光规划4座晶圆厂集群,构建全流程HBM产能(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在弗吉尼亚州则升级现有工厂,引入HBM封装技术,服务车规与工业市场。本土化可缩短对北美AI客户(如英伟达等)的响应周期,并降低地缘风险。


美光的战略目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做AI浪潮中的“存储基座”,而非消费电子的配套供应商。结合AI目标客户与地缘因素,美光选择把发展重心放在美国本土,也体现出总体上的半导体本地化供应趋势。



结语:AI驱动重构,新版图呼之欲出

今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的这段时间,存储市场剧烈震荡,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SK海力士凭借HBM技术优势登顶,印证了AI算力对存储架构的核心影响力;DDR4的末期盛宴则彰显了新旧技术交替中的市场摩擦与商业机遇;美光的战略收缩与本土化浪潮,体现出全球供应链从全球化向区域化演变的趋势。


未来,随着AI服务器、自动驾驶、智能终端的爆发,存储需求将向高性能、高带宽、高可靠方向演进。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领先者将继续获得红利。半导体的本地化供应趋势,也将作用于存储领域,推动市场版图大范围重构。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