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税升级等突发因素给IC市场带来波动,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美系芯片,特别是两大模拟厂商的物料更加受到关注。除此以外,STM系列的热度上升与涨价也从3月维持至今。美欧两系芯片同时走热,为市场带来了更高温度,但目前供需两端存在的诸多风险项,也构成了较大挑战。
美系品牌走热,关税与国产替代交织
关税加征促动美系芯片热度上涨,影响范围包括TI与ADI两大模拟原厂、MCU及模拟原厂Microchip、功率器件与传感器大厂安森美,以及FPGA原厂Altera等。在创芯指数品牌榜单中,可对热门品牌进行追踪,几大美系品牌的行情变化也在观察范围内。
四大美系品牌行情动态 来源:创芯指数
从以上统计可见,最近增长最强的是两大模拟品牌,分别是TI和ADI,相比之下安森美的增长更加平缓,且最近一周有明显回撤,而Microchip相对平淡,起伏不显著。进一步观察具体物料的情况,可深入地获悉需求变化,以及对备货的影响。
AD7606BSTZ行情与风险情况 来源:创芯指数
以应用最广泛的AD7606BSTZ为例,该物料近两个月搜索量都处于上升态势(节假日除外),而到了最近关税升级的近两周,搜索量更是直线上涨,同时价格亦有抬头。库存量方面,可见自开年以来处于下降态势,近几周降低更多。综合开年以来的去库存进展和近期的突发变化,更为细化的风险指数评分上调了该物料的库存波动与需求波动细分项。
这颗AD7606可代表众多美系芯片的情况,特别是ADI与TI物料的总体动态。除了两大模拟品牌,Microchip与美光也有热度增长的物料,反映美系芯片总体态势。
多款美系芯片搜索量增长情况 来源:创芯指数
这其中,TI的DC-DC转换器TPS5430DDAR、CAN控制器SN65HVD230DR在平常本就有较高热度,最近搜索量跳涨也很顺理成章。ADI旗下美信的RS-485/RS-422接口芯片MAX13487EESA+T在“沉寂”一年之后,再度迎来搜索量大幅增长。LT系列的LTM4644EY#PBF原本就是近两个月的热门物料,搜索量也乘势涨至更高。Microchip的PHY芯片LAN8720A-CP-TR,平常也有一定热度,最近涨至更高。除了模拟器件,美光的DDR3L内存MT41K256M16TW-107:P也有大幅增长,既有美系芯片走热的影响,也受到内存涨价行情的驱动。
总的来看,美系芯片的热度增长范围广泛,各个品类都有涉及。但在晶圆作为产地认证的规定下,TI由于自有产能与12英寸扩建与美国本土绑定,受到的影响最大。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也将不利于TI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在存量博弈的市场格局下,产业链对元器件的稳定供应与低廉成本诉求更强,这会促使国产芯片的应用占比扩大,替代范围也将向高端领域日益延伸。
近年来,国产芯片在技术与产能方面不断进步,思瑞浦、圣邦微、纳芯微、芯力特可替代ADI与TI的部分信号链、电源、驱动与接口隔离类芯片,例如热门的AD7606早已有众多国产替代型号。围绕着一颗进口芯片,现在已经可以获得为数众多的国产替代方案,甚至于众多国产芯片之间也都开始“卷”起来。而对于尚难替代的高精度数模转换,以及高端电源器件等领域,未来也都将会是替代竞争的主要方向。
STM系列热度飞涨,GD系列随之“起飞”
除了美系芯片这一热点,MCU市场中的主力,STM系列的走热早已持续多时。可以注意到,ST品牌的热度在3月持续上涨并保持到4月,而MCU这一品类的趋势与之趋同,从中可见STM物料走热的态势。
ST品牌与MCU品类的热度增长态势 来源:创芯指数
在大趋势明确的基础上,从具体料号入手,可以发现STM物料在热度上涨的同时,所产生的价格变化与库存量变化,以及相应的去库存状态。
STM32F407VET6行情与风险情况 来源:创芯指数
例如STM32F407VET6,本就是STM系列热度排名靠前的型号,其搜索量自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同时价格也在近期明显上扬,而这一大范围的价格波动,被风险指标所提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物料的库存量下降态势也自年初以来持续较长时间。综合来看,该物料有了明显的去库存效果,而这一现象在STM系列整体中具有代表性。
STM系列物料热度增长情况 来源:创芯指数
年初以来STM物料的热度上涨涵盖各个子系列,F103/030的基础级、F407与H743的高性能级,乃至8位机STM8S,热度都有大幅增长。而这些物料在热度增长的同时,实际上也都伴以价格上涨与库存量下降。长期的价格倒挂,以及备货需求带动的去库存深化,其作用已经显现在价格之上,由此引发出这一类STM物料的热度激增。
但从应用端角度出发,STM系列的国产替代方案已经相当丰富,涨价后的STM物料是否还能具有性价比优势,也要打个问号。对于这一问题,市场或许正在给出答案,在STM系列热度上涨的同时,兆易创新GD系列的多款对标物料,热度也迅速拔高,可见应用端将会以更高的热情转向国产替代。另一方面,相应物料的热度走高,也可能会伴随涨价,这提醒应用端需要注意成本提升,并适时备货。
GD系列热度增长情况 来源:创芯指数
具体型号方面,GD系列中F103产品的热度最近有大幅增长,可见目前市场对于基础型物料具有高度的性价比诉求,而相比ST的产品,国产替代显然能够提供更高性价比优势。目前STM 的替代方案早已“卷”成一片,国产物料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在基础型MCU的应用领域,已经不存在缺货问题。
捕捉“存量博弈+国产替代”的关键词
关税等复杂因素交织,最近的IC市场变得“热闹”起来。但在存量博弈之下,机会仍然较为有限。突发事项的推波助澜,产业链对安全与成本的诉求,会给予国产芯片更大的拓展空间,而进口芯片的需求会因需求端的转向受到影响。总的来看,最近美系与STM系列的走热,同时提示出机会与风险,也预示着未来供应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