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12英寸晶圆优势及IC大厂最新布局

12英寸晶圆优势及IC大厂最新布局
2025-08-15 标签: ICNET  半导体  元件与制造 来源:ICNET


晶圆制造中,12英寸(300mm)晶圆相较于8英寸(200mm)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成本效益和技术适配性三方面,同时其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升级方向。


一、生产效率与成本优势

12英寸晶圆面积为8英寸的2.25倍,在相同芯片设计条件下,单晶圆可切割的芯片数量显著提升。例如12英寸晶圆可切割约800颗芯片,而8英寸仅约300颗,数量提升约2.6倍。

尽管12英寸产线初始投资更高(如光刻机价格是8英寸的数倍),但大规模量产后,单位芯片的设备折旧成本更低。以台积电为例,其12英寸产线产能利用率接近满载,支撑了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的高需求,实现长期成本优势。



二、技术适配性与工艺优势

12英寸晶圆是5nm、3nm等先进制程的唯一选择。其高精度设备(如EUV光刻机)能实现更精细的线宽,满足CPU、GPU、AI芯片等高集成度需求。对比8英寸晶圆(主要用于90nm以上成熟工艺),12英寸可覆盖65nm以下先进节点,适配高性能计算(HPC)、存储芯片(DRAM/SSD)等高端领域。

12英寸设备具备更高稳定性,如刻蚀和沉积工艺中膜厚均匀性更优,减少芯片性能差异,提升良率。8英寸晶圆因面积较小,虽在成熟工艺(如功率器件、传感器)中良率可控,但难以突破先进制程的技术瓶颈。

对于成熟制程的MCU,同等制程(例如40nm)的12英寸晶圆可提供更高的单位产出,降低成本。除此以外,12英寸厂可直接集成铜柱凸块(Cu Pillar)、硅通孔(TSV)等先进封装,提升MCU系统级性能(如集成PMIC、存储器),例如英飞凌在12英寸厂生产整合eMRAM存储器的车用MCU,功耗降低20%。

将模拟芯片(如PMIC、数据转换器、运算放大器等)迁移至12英寸产线,除了降低单位成本之外,还有更多工艺上的优势,有利于产品达到更强指标。

12英寸设备精度(如蚀刻均匀性±1.5%)显著优于8英寸(±3%),使芯片关键参数(如电阻匹配精度)波动降低50%,提升信号稳定性。12英寸平台可集成更厚的铜互连层(8μm vs 5μm),支持100V以上高压BCD工艺,功率密度提升30%。除此以外,更大晶圆面积允许增加屏蔽层和隔离结构,信噪比提升3-6dB,对音频放大器、传感器接口芯片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8英寸晶圆并不能被完全替代。许多模拟、功率、射频、嵌入式存储等芯片,其特殊工艺IP沿用数十年,仍依赖于在8英寸平台上进行开发、生产与优化。将这些特殊工艺迁移到12英寸平台,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漫长的验证周期,且存在技术风险。此外,GaN与SiC等化合物半导体,目前仍处于向8英寸晶圆过渡的阶段,12英寸晶圆过于遥远。



三、12英寸晶圆产能增长预测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全球半导体制造业预计将保持强劲势头,预计从2024年底到2028年,产能将以7%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达到每月1110万片晶圆的历史新高。

这其中,SEMI预计先进制程产能(7nm及以下)将在2026年首次突破每月百万片晶圆,产能达到每月116万片。AI应用将主导这一增长。

本土方面,截至2024年末,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厂量产数量为62座,预计2026年将超过70座,总产能将达到每月321万片,占全球12英寸晶圆厂产能的约1/3。其中,以中芯国际、华虹集团等为代表的全部内资12英寸晶圆厂产能将提升至约每月250万片。



四、重要芯片企业布局

德州仪器(TI):多座12英寸厂区启动建设,目标2030年晶圆自供率超90%,封装自供率超75%,覆盖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各领域应用。

恩智浦(NXP):计划10年内关闭四座分别位于荷兰和美国的8英寸晶圆厂,全面转向12英寸制造。与晶圆代工厂世界先进(VIS)合资建设的新加坡12英寸厂将于2027年开始量产,2029年将达到每月5.5万片晶圆产能。

台积电:计划两年内逐步退出6英寸晶圆制造业务,并持续整并8英寸产能,服务特定产品代工需要。其投资重点仍将是12英寸先进制程领域。

中芯国际:近年来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新建12英寸厂,扩产重点覆盖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满足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物联网等领域的芯片需求。同时稳步推进FinFET(14nm/12nm)产能爬坡。25Q2中芯国际12英寸营收占比达76.1%。

联电:目前以8英寸产能占多数,覆盖高压制程(HV)、嵌入式存储(eNVM)、射频(RF)、BCD等高利润差异化技术。12英寸则扩充28nm/22nm制程,并注重将8英寸特色技术迁移至12英寸平台,提升成本效益。预计与英特尔合作开发的12nm制程2027年量产。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