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联大9月营收890.9亿新台币,环比增长13%
大联大日前公布,受惠生成式AI迅速发展,推动相关传统及AI服务器、电源、PC、NB及内存迭代更换、电子零组件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大联大控股2025年9月营收创历年同期次高达890.9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208.9亿元,相较上月788.2亿新台币,月增13%。
第三季营收为2444.7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585.9亿元,排除汇率影响,第三季系创下单季历史新高;累计合并营收为新台币7437.5亿元,折合人民币1725.2亿元,相较去年同期6489.5亿新台币,年增14.6%。
2.文晔9月营收创单月最高纪录,同比增长达6成
文晔科技日前公布,2025年9月自结合并营收约1349亿新台币,与去年同期相较成长约59.7%,较前月合并营收增加约34.8%,创单月营收新高记录。
第三季合并营收约3289亿新台币,较去年同期成长约25.9%,较上一季成长约26.8%,创季度营收新高纪录,且超过法说会财测预估区间2835至2995亿新台币之上缘。今年1-9月累计合并营收约新台币83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较成长约19.8%。
3.台积电9月营收同比增长31.4%
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日前公布,其9月销售额3309.8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1.4%。今年以来公司累计销售额2.76万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6.4%。
此外,据计算,第三季度营收为9899.2亿新台币,去年同期为7596.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0%,超出市场预期,这得益于该公司产品需求因市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趣激增而大幅增长。
4.群联CEO预测:闪存将迎10年短缺
据快科技消息,随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蓬勃发展,NAND闪存主控大厂群联电子CEO潘健成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预计2026年将出现的NAND闪存短缺可能会持续长达十年。他指出:“明年NAND将面临严重短缺,我认为未来十年供应都将紧张。”
他还指出:“2020年,数据中心的SSD与HDD比例仅为个位数,而HDD占比超过90%。如今,这一比例约为20%对80%。展望未来,SSD的占比将达到80%至100%。真正的问题是:需要多少新容量来支持这一转变?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未来十年闪存将保持强劲。”
5.英特尔公布首款18A制程PC芯片关键细节
据财联社消息,英特尔(INTC.US)周四公布了其即将推出的Panther Lake笔记本处理器的关键细节。Panther Lake主要面向高端、支持人工智能功能的笔记本电脑,是英特尔在扩大18A制程量产能力、以及夺回被竞争对手AMD抢占的PC市场份额方面的一次重大考验。
英特尔表示,Panther Lake集成GPU和CPU性能较前一代Lunar Lake芯片提升50%。英特尔的18A制程采用了全新的晶体管设计,并引入了更高效的能量传输方式。该处理器预计将于今年开始量产爬坡,首批将在2025年底前出货,并将于2026年1月起全面上市。
6.美芯晟:用于机器人和AI端侧的芯片已在知名品牌批量出货
据财联社消息,美芯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公司用于机器人和AI端侧领域的芯片已在知名品牌批量出货,DToF芯片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场景,已实现量产。
公司已进入多家AR/AI眼镜领域知名品牌客户,有望放量。公司在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投入,是为适应未来机器人等产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公司将更加注重研发资源配置的优化,集中投向优先级高的项目,提高人效,以持续把握市场发展机遇。
7.AMD与OpenAI达成6GW芯片供应协议
当地时间10月6日,AMD与OpenAI敲定了一份重磅战略协议。根据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达成了一项为期多年、涵盖多代产品的6吉瓦协议,将基于 AMD Instinct GPU 为 OpenAI 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供动力。首批1吉瓦的 AMD Instinct MI450 GPU 部署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
OpenAI将作为AMD的核心战略计算合作伙伴,携手推动AMD技术的大规模部署。合作将从AMD Instinct MI450系列和机架式AI解决方案开始,并延伸至未来几代产品。AMD和OpenAI正在通过分享技术专长来优化产品路线图,以深化从MI300X开始到MI350X系列的多代软硬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