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IC大厂逆势涨价,下游却再难“接招”……

IC大厂逆势涨价,下游却再难“接招”……
2022-08-02 标签: ICNET  半导体  元件与制造 来源:ICNET


近半年消费电子低迷,三星、戴尔等大型电子厂商先后向供应链砍单手机、PC面板等物料,以缓解库存压力。到了7月,去库存化不如预期导致三星延长暂停采购物料的时间。如此一来,三星对电视、手机以及家用电器等相关芯片的需求会更低,由此芯片行业的库存问题也深化。


最近,MCU厂盛群近日披露库存水位高达9个月,即反映消费类芯片当前的市况,此外不少面板驱动芯片(DDI)也早就过剩,相关IC设计厂为消库存,也顾不上长约在身,即便付出赔偿也要向晶圆代工厂砍单。


下游砍单自保,晶圆代工厂也无法继续产能满载,诸如世界先进、联电等成熟制程代工厂都要直面客户砍单,最近业内更是曝出成熟制程代工价格难撑,已出现一成跌幅。相比之下,唯有龙头厂台积电具有先进制程大客户加持,还能保证产能满载,甚至之前还对明年代工价格涨价6%。


逢此需求遇冷的市况,本以为台积电继续涨价已经相当勉强,但没想到跟进涨价的厂商却有不少,在半导体周期转换之际格外显眼。


除了上面提到的台积电,还有英特尔在7月通知客户,10月将对多款PC用CPU 涨价10%-20%、服务器处理器价格上调2%-10%、工作站处理器价格上调10%。在PC产业链去库存的情况下,处理器涨价恐怕会进一步压制下游的需求,对于英特尔自身来说也不一定能增进营收。但不可否认,与台积电在晶圆代工产业的地位类似,英特尔目前也是处理器领域的头号竞争者,利用产业优势地位向下游排解超额成本,是逆境下的必然选项。


在手机市场具有统治力的高通也有“两步走”的涨价计划,首先对新的合同价格上涨4%,还要对2023年1月起交付的订单价格涨价近10%,在手机行业大砍单的背景下,高通也是“毫不手软”,这与英特尔和台积电的风格颇为类似。


此外,Marvell也要在8月对部分产品涨价7%-8%,博通预计在2023年1月将网通芯片涨价6%-8%,TI也要在第三季度将服务器IC等产品涨价10%。这些厂商涨价,是因为其产品需求度仍保持健康水准,包括博通等大厂的网通芯片,部分服务器芯片以及更多的车用芯片都包含在内。


当然,也很容易看出,不论具体原因是哪些,当前能够逆势涨价的都是掌握话语权的一线大厂,而产业链更为真实的情况是终端需求遇冷,大量芯片不再具有涨价动能,在市场内的价格极速降低,就连ST品牌多个系列的通用型MCU,近半年很多型号都有过半的降价,就更不用说其他厂商的产品。


消费电子遇冷,影响的是全局性的需求,不止是MCU,还有存储器、GPU、中低端模拟器件等都要面对需求逆风,如今还能涨价的物料,一般都是应用于汽车等高端应用之上,且原厂话语权更强,能够继续向下游转嫁成本。



上游涨价,下游难以“接招”


回顾缺芯潮以来的市场,原厂、代工厂作为产业链上游环节,从未放过任何一个涨价的机会,去年消费、汽车等行业需求正盛,供不应求贯穿全年,大小厂商频发涨价函,下游IC设计厂订单满手,都会接受涨价甚至与代工厂签订长约,唯恐不能订下足够产能,影响产品出货。


而近半年半导体行业周期转换,下游终端往往产品、物料积压,甚至现金流断档危及运营。7月份,东莞库珀工厂因订单骤降、产品积压而停产结业,即反映出当前终端处境。进入下半年,“旺季不旺”成为共识,可能唯一还保有活力的,就是苹果产品的供应链。对于终端上游和晶圆代工下游的IC设计厂来说,拉货动能也在减退,向晶圆代工厂砍单,甚至违背长约付出赔偿,也要将损失降到最低。


电子分销商也处在终端上游、原厂下游的位置,在产业链起到枢纽作用,而今物料供给随着原厂扩产变得宽松一些,但终端因为订单骤降而不再拉货,又成为新的难题,此时控制库存水位、把握住资金流就很重要。


【IC交易网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来源】





关于IC交易网


IC交易网隶属于北京创新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首批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始终秉持以“互联网+服务”为核心,积极推动电子产业上下游客户供应信息和需求产品的在线服务,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会员诚信体系,严苛的准入制度和信用评级,最大程度降低采购的风险,并通过多层次的认证审核机制,彰显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企业,构建起可信赖元器件供应生态链。


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IC交易网现拥有全球110万余家用户,日查询量300万次,有效库存1.05亿,有效产品型号1200万,每年元器件交易辐射数千亿人民币。未来,IC交易网将持续推进平台智能化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高效推动电子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电子产业链效率。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