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IC原厂降库存、推转型,穿越更强不确定性

IC原厂降库存、推转型,穿越更强不确定性
2025-05-16 标签: ICNET  财报  MCU 来源:ICNET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产业环境中,各大IC原厂的一季度财报陆续公布。整体来看,行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之内,汽车与工业市场需求波动、供应链调整及关税政策成为关键变量。在共性挑战之外,周期分化也值得注意,在TI财报展示出模拟市场恢复的同时,MCU还在延续调整节奏。


德州仪器(TI):重新迎来增长,模拟业务支撑韧性

业绩亮点: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结束了9个季度以来的同比下滑趋势。增长主要得益于模拟芯片业务的拉动(营收占比78.89%),抵消了个人电子产品季节性下滑的影响。库存周转天数240天,环比减少1天。

未来预期: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43.5亿美元,合同比增长13.8%,看好工业与汽车市场持续复苏,但嵌入式业务利润下滑与成本压力需警惕。

风险挑战:300毫米晶圆厂产能爬坡导致折旧费用增加,第一季度毛利率已承压;营收有所恢复,但库存天数仍处高位,压力仍在;中国市场营收占比20%,需面对更大的国产替代竞争压力;MCU市场竞争激烈,不利于嵌入式处理业务恢复。



意法半导体(ST):周期底部挣扎,转型压力凸显

业绩表现:第一季度营收25.2亿美元,同比降幅37.3%;净利润仅实现5600万美元,同比大减89.1%。这一表现主要源于汽车与工业领域需求的疲软。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1.7%大幅降至33.4%,主要受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仅75%)及消费电子芯片价格折扣。闲置产能费用高达1.23亿美元,直接拖累盈利能力。库存天数环比激增45天,达到167天。  

转型举措:此前管理层宣布转型计划,将优化产能,重点发展12英寸硅产线与8英寸碳化硅产线,并启动裁员5%,致力于2027年成本节约3-4亿美元。  

风险挑战:MCU市场竞争激烈;全球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工业市场需求受限;中国市场国产替代产品竞争力愈发强势。



英飞凌:汽车与服务器营收成亮点

业绩亮点:2025财年第二财季(截至3月31日)营收35.91亿欧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增长5%,汽车、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相关营收起到提振作用。CEO表示订单量没有放缓。

风险挑战:全球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电动汽车渗透率增长放缓影响产品需求;功率器件、SiC产品与MCU等关键市场有ST、安森美、NXP等竞争对手;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弱会挤压利润空间等。



恩智浦(NXP):库存天数增加,考验控制能力

业绩表现:第一季度营收28.4亿美元,同比降低9%;毛利率56.1%,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汽车业务营收16.74亿美元(占比59%),同比下滑7%,此下滑主要受中国市场疲软及日本客户因价格谈判延迟采购影响。季末库存天数169天,环比增加18天。

风险挑战:全球汽车与工业市场疲软影响产品需求;该季度库存天数增长较多,表明压力增强;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考验价格定位与本地化生产布局效率;CEO退休影响运营连贯性等。



安森美:三大业务营收下滑,AI相关业务表现突出

业绩表现:第一季度营收14.5亿美元,同比降低22%,连续三个季度衰退,三大业务部门营收均有降低,GAAP标准下出现净亏损4.86亿美元。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但SiC器件订单表现突出;AI数据中心相关业务同比增超100%,高效电源管理芯片和智能传感器需求受到提振。

成本管控:当季自由现金流达4.55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营收31%;通过裁员和终止韩国SiC工厂投资优化全球产能布局,聚焦捷克等高性价比产线。

风险挑战:库存天数逐季度增加,至当季达到219天新高水平,难以摆脱需求疲软困局;收购Allegro公司失败,影响车用市场布局节奏;押注SiC,投资成本大且周期长,还要面对ST与英飞凌等对手的竞争。



Microchip:去库存见成效,但考验仍艰巨

业绩表现:2025财年第四财季(截至3月31日)营收9.705亿美元,同比下滑26.8%;全财年营收44.02亿美元,比上年大降42.3%。库存积压开始得到控制,季末库存减少15天至251天,此前已关闭一座晶圆厂。

风险挑战:MCU市场面对强大竞争;工业、汽车等领域的需求仍构成考验;库存水平仍高,仍考验未来企业运营。



瑞萨:业务板块全线下滑,库存有降低

业绩表现:第一季度汽车与工业/基础设施/物联网业务各有约12%的同比下降幅度,整体营收同比下降12.2%至3088亿日元,净利润733亿日元,同比降低30.8%。当季内部库存环比下降。



行业共性挑战与策略

总体需求有待恢复:工业方面全球制造业PMI疲软,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增长放缓,消费电子年初淡季,多个市场共振,阻滞IC企业恢复节奏。有利机遇在于AI服务器规模扩大,利好英飞凌、安森美等电源器件及SiC大厂。模拟IC周期恢复,TI业绩由此告别下跌趋势,但库存水位仍高。

企业重整与供应链重构:各大原厂普遍启动裁员、产能优化等转型措施,实现降本及利润提升。顺应趋势,本地化生产成为重要布局点,ST、NXP、英飞凌等重要原厂纷纷布局中国本地产能。

高端化转型:基础MCU与模拟芯片市场竞争激烈,IC原厂逐步转向高端产品线,TI聚焦模拟芯片与车规级产品,ST、英飞凌、安森美发展SiC产品线,专注于高端车用与AI市场,NXP持续更新高端MCU与MPU产品线,在边缘AI市场拓宽影响力。



总结

周期库存累积,不确定性加剧,IC原厂业绩延续调整,处于合理区间之内。库存积压、需求疲软、竞争增强以及宏观层面的波动,仍对企业构成较大挑战。对于第二季度,中美关税博弈经历了从展开到按下“暂停键”的过程,对IC原厂的业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但缓冲期的开启,无疑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企业所承受的压力能够有所缓解。

宏观层面作用,电子行业对供应链安全的诉求进一步增强,目前IC原厂所进行的大尺寸晶圆转型、本地化生产等举措,契合应用端整体降本与增强供应灵活度的需要。面对新的竞争格局,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更强的战略敏捷性与执行力,在成本优化与新增投资之间取得平衡,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