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双十一内存无好价背后:AI狂掀涨价潮,产业链迎成本大考

双十一内存无好价背后:AI狂掀涨价潮,产业链迎成本大考
2025-11-12 标签: ICNET  NAND闪存  DRAM 来源:ICNET


往年的双十一,是电脑用户升级设备、抢购内存条和固态硬盘(SSD)的黄金时间。然而,2025年的双十一,消费者不但没有等来好价如遇而至,想要入手的产品反而更贵了。平台与商家的给出优惠幅度,也难抵最近一段时间存储产品的快速涨价。


这一反常现象,绝非局限在产业链下游的短暂波动,而是一场从存储原厂到模组厂,再到整条供应链被AI浪潮彻底颠覆的缩影。不仅是终端用户,为数众多的手机企业、PC厂商、设备厂商,也都在面对价格飙涨、周期错位带来的挑战。



市场风暴眼:供应链全面失控,涨价潮蔓延至每个角落

今年的市场,已不再是“涨不涨”的问题,而是“涨多少”和“什么还在涨”的问题。紧张氛围从上游原厂一路蔓延至下游终端。


原厂态度强硬,涨价函接连不断: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存储巨头无疑是本轮涨价的绝对主导者。它们不仅向客户发出多轮正式涨价函,预计第四季度DRAM合约价涨幅高达30%以上,更在谈判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原厂已将产能优先分配给利润极高的HBM(高带宽内存)和服务器产品,对消费级市场的供应实行严格配额,导致“有价无市”的局面频现。


模组厂被迫“停摆”,暂停报价与接单:面对原厂颗粒价格“一日三变”的疯狂走势,处于中游的内存模组厂(将晶圆封装成内存条、SSD的厂商)陷入极度困境。采购成本难以核算,导致多家模组厂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暂停报价、甚至暂停接单。这意味着,许多渠道商想进货都找不到稳定的货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涨势全面扩散,DDR5与利基型存储无一幸免:DDR5加入疯涨行列:此前涨幅相对温和的DDR5内存,近期涨速急剧加快。随着PC平台向DDR5切换成为主流,需求快速攀升,而原厂产能同样被AI侵蚀,导致DDR5价格紧随DDR4开启暴涨模式。


NOR Flash意外跟涨:更值得警惕的是,连NOR Flash这种常用于存储设备启动代码、容量较小的利基型存储芯片也传出涨价消息。这表明涨价潮已不再局限于DRAM和NAND Flash主流市场,存储芯片的短缺呈现全面化、结构性的特征,任何替代方案或“避风港”都可能被填平。



深度溯源:AI需求海啸如何撕裂传统供应链

此次存储器全线上涨,是传统供应链规律在AI巨浪冲击下失效的必然结果。


AI的“黑洞级”需求吞噬一切产能:生成式AI的爆发,创造了一个吞噬存储产能的“黑洞”。AI服务器不仅需要巨量HBM,其配套的普通DRAM和SSD需求同样是天文数字。为满足像OpenAI、微软等巨头的订单,原厂几乎不计成本地将先进制程产能转向HBM。生产HBM的工艺复杂,占用晶圆面积更大,进一步挤压了其他存储芯片的物理产出。


供给侧的战略性收缩与控盘: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价格下行后,存储巨头们有极强的动力推动价格复苏。它们通过持续且严格的减产来调控供应,即使在传统消费淡季的第四季度,也坚决维持价格的上涨势头。此时的涨价,不再是应对需求,更是一种主动的战略选择,旨在弥补前期亏损并为未来的AI竞赛储备资金。


恐慌性备货与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在产业链每一环发酵。手机、PC厂商担心未来成本更高和断供,进行“预防性采购”;模组厂和渠道商囤积居奇。这种恐慌情绪被逐级放大,最终到原厂时需求信号已被严重扭曲,形成典型的“牛鞭效应”,虚高的需求进一步坚定了原厂涨价的决心。



成本结构冲击:手机行业“首当其冲”

存储器的全线暴涨,在竞争最激烈的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有了体现。10月以来,众多新发布机型都受到存储芯片涨价的直接影响,起售价相比上一代产品有所上调。例如红米K90标准版、真我GT8标准版、OPPO Find X9等新机的起售价,均比上一代上调200至300元,以反映额外的BOM成本。


来源:互联网


存储器涨价给智能手机行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成本结构彻底颠覆:内存(RAM+ROM)是手机BOM成本的核心。如今,运行内存(LPDDR5X)价格月涨超40%,存储芯片(UFS)价格同步高企,对手机成本构成“双杀”。单是存储成本的增长,就可能吞噬掉一部中端手机的大部分利润,更何况SoC的涨价也是箭在弦上。预计从今年到明年的这段时间,将是手机厂商成本压力爆发的关键节点,届时基础机型“加量不加价”将难以为继,高端机型价格大概率再创新高。


产品规划面临两难:手机厂商面对高度集中的存储供应链,议价能力几乎为零。成本的刚性上涨无法内部消化,但能做的选择也都有代价。提价则会损失销量,很可能导致利润不增反减;从摄像头、扬声器、材质等其他方面削减成本,则可能影响体验与品牌形象,同样是以销量为代价,更有市场份额降低的风险。


除了手机行业,存储器涨价对PC产业链也有显著冲击,品牌商、OEM企业需要从产品策略、价格调整、库存优化等方面入手,应对BOM成本上涨的冲击;搭载大内存的AI PC机型、高配游戏本等产品成本压力更大。


此外,工业电脑(IPC)、网络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光猫)等领域由于大量采用DDR4内存,成本压力陡增。由于这些应用强调长期可靠性,无法快速从DDR4迁入DDR5新平台。即便DDR4价格飞涨,设备厂商在短期内也无法摆脱对DDR4的依赖,只能承担利润水平的降低。


根据目前的预测,存储器这种结构性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的趋势至少会持续到2026年下半年。应对这一艰难的成本考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所有电子制造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



结语:旧周期颠覆,新秩序降临

今年双十一存储器市场的失控,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它宣告了那个由PC和智能手机需求主导的、具有明显淡旺季的旧周期彻底终结。一个由AI驱动、原厂强势控盘、波动更剧烈的存储新秩序正在确立。


供应链的紧张氛围并非短期噪音,而是结构性变革的轰鸣。对于手机行业乃至整个电子产业而言,必须正视一个现实:一个“存储器持续昂贵且供应不稳定”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何在这场变革中重构供应链策略、优化产品定义,将成为所有企业生存的关键。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