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苹果供应链新变化:平衡多元化与本土化、推进自动化与碳中和

苹果供应链新变化:平衡多元化与本土化、推进自动化与碳中和
2025-09-08 标签: ICNET  半导体  元件与制造 来源:ICNET


一年一度的苹果秋季新品呼之欲出,iPhone系列迎来重磅更新。作为最核心的新品,不论是业界还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就是iPhone 17系列的调价策略。新iPhone如何制定价格,将透露出消费市场的需求预期,与苹果及其供应链企业的业绩预期。


产品是苹果业绩连年增长的核心,其背后则是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而今面对关税等巨大不确定性,苹果更是拿出了比以往更加深化的供应链重整措施。结合苹果在芯片、组装、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新动向,可感受到苹果正在供应链的多元化与本土化之间取得新的平衡,以更加出众的能效,服务于长远的产品迭代。



芯片供应链,加深美国本土绑定度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苹果的供应链变革也在瞄向芯片方面。前不久报道传出,苹果确认成为德州仪器(TI)位于得州谢尔曼的12英寸晶圆厂首批客户,生产用于iPhone等设备的“关键基础半导体”,即各类不可或缺的模拟与嵌入式芯片,制程处于45纳米至130纳米之间。


从iPhone产品一贯的BOM清单来看,其基础芯片来自多个国际原厂,德州仪器主要提供多个品种的电源管理芯片。苹果的这次合作,将能提升关键芯片的美国本土制造比例,响应美国政策号召并规避高额关税。除此以外,TI新晶圆厂践行的可再生能源与用水循环运营,也将能提升苹果供应链的环保价值,降低碳足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苹果产品CMOS图像传感器(CIS)也将结束由索尼独家供应十余年的历史,引入三星作为新供应商。三星的三层堆叠式CIS预计最早将于2026年进入iPhone 18系列,其产地正是位于美国得州奥斯汀的晶圆厂。对苹果来说,这既满足了来自美国制造的需求,又起到了分散供应链的效果,起到了双重作用。


除了这些新动态,苹果也早就开始推动更多芯片的自研(M系列芯片、基带、无限组合芯片等),还把部分A系列芯片放在台积电美国厂的投片生产。随着台积电在美工厂继续推进至3纳米与2纳米工艺,也将有更多的苹果A系列芯片放在美国生产。


而所有这些举措的支撑,是苹果在8月初宣布的“美国制造计划”(AMP)高达6000亿美元的总投资。在最核心的芯片领域,苹果将与台积电、TI、博通、三星、格芯以及封测大厂Amkor合作,共同扩大美国制造范围。对苹果来说,芯片供应美国本土化固然会带来高昂成本,但这也要比支付关税或面临“断供”更为划算。但在苹果产品的其他部件与组装方面,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组装产能转移,但仍依赖中国供应链

在终端产品制造方面,苹果正在加速将产能从中国向其他地区转移,印度和越南成为重点区域。当前印度承担的任务更重,已成为iPhone全系列的重要组装基地,并直接服务于美国市场的需求。越南则更多是AirPods等配件的核心生产地,并有望未来承接更多MacBook和iPad的组装任务。


当然,苹果的产能转移绝非一帆风顺。首先是基础设施与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印度,生产良率仍与中国工厂有显著差距。而在新机发布上量阶段,印度与越南工厂也无法代替中国的良率爬坡效率。


另一方面,尽管组装产能转移,但苹果却愈发依赖中国供应商提供的优质部件。中国制造业持续升级,许多企业在特定领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技术和工艺优势,工程能力在其他国家难以复制。近年来,中国供应商在苹果供应链的占有份额与产品门类在都持续增长,且越来越深入核心部件。


就今年的iPhone 17系列而言,中国供应商彰显出更强实力。京东方首次为iPhone 17 Pro的国行版本供应OLED面板,领益智造为iPhone 17 Pro机型供应了大量精密结构件,欧菲光为iPhone 17 Pro提供潜望式镜组,表明更多中国供应商在苹果供应链中,已经升级为关键技术模块和精密零部件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苹果来说,未来的供应链格局,更可能是“中国技术”与“全球制造”的深度融合。苹果会基于全球各地的比较优势进行布局包括中国的研发与复杂零部件制造、东南亚的组装、美国的核心芯片与部分制造回流等内容,以此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高效也更具风险抵抗能力的供应链网络。



自动化与环保,对供应链更强的诉求

关税压力、供应链分散化,这些因素也在促使苹果推行更激进的自动化供应链。苹果公司自2023年起持续推动供应链自动化进程,至2025年这一策略已进入全面强化阶段。自动化改造主要集中在金属机构件与模组生产环节,涉及iPhone、iPad、Apple Watch及Mac等全产品线,虽未完全依赖机器人,但已通过定制化自动化设备(如精密加工机械臂)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


苹果的这一举措,压力也传导至供应链企业。相关报道称,苹果明确要求供应商自行投资自动化设备,不再为其承担相关费用,并将此作为获得订单的前提条件。苹果这一次的执行态度,远比以往更坚决。对供应链企业来说,初期设备投入与良率磨合都是严峻考验,但为保住苹果供应链地位,企业只得“含泪吸收”成本。而过高的投资门槛,也将加速苹果供应链的洗牌,加速集中化。


对苹果自身而言,自动化深入供应链,首先是有利于在分散产地的前提下,降低人力依赖程度,削平不同地区来自人工的生产变量,从而确保产品良率与一致性。除此以外,苹果的环保价值也有赖于自动化生产来实现。关于此事的报道指出,如今苹果只会在降低碳排放相关的领域,才会参与供应链机器设备的投入。


而苹果之前与TI达成的芯片供应合作,也强调TI的新设12英寸晶圆厂将大范围采用再生能源与循环水运营。苹果的供应链筛选,环保属性早已成为硬性标准。而这都是为实现苹果在2020年确立的目标,即在2030年之前,实现全制造供应链达到100%碳中和。为达成此目标,苹果的供应链筛选与要求势必更加严格。当然,这不只是苹果一家公司的选择,更代表全球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化与低碳化的发展方向。



结语

苹果的调整体现其一贯秉持的稳健与谨慎态度,但在新常态下又多了一些“大手笔”,以加快供应链形态的重塑。苹果理想中的供应链,是一个既能规避地缘风险,又能保持效率和成本竞争力的、分布更均衡的复合网络。就整个电子行业而言,多元化与本土化并重、效能与韧性并举,也将是发展的主流趋势。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