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应用、行业周期与宏观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芯片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产能重构进程,这会对下游应用端产生重要影响。发生在多个领域看似独立的事件,其背后却有统一的推动力。从中可梳理出当前变化的基本脉络,并得出相应的供应链强化策略。
三大案例,展现供应链结构性转变
来自台积电产能调整、原厂产能重新规划,以及DDR4内存因原厂停产而引发暴涨,从不同角度代表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加剧。在技术迭代加速、地缘政治重构的背景下,新旧物料需求交替期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供应链紧张。
案例一:台积电产能调整,制程结构性跃迁
前不久,台积电宣布将在两年内逐步退出6英寸晶圆制造业务,并持续整并8英寸晶圆产能,以提升营运效益。
台积电的决策,反映出半导体行业总体上的制程提升与晶圆尺寸扩大趋势。除了晶圆代工行业,德州仪器、恩智浦等传统IDM企业也开始拥抱12英寸晶圆。上游端,胜高、Siltronic AG等硅晶圆厂商的供应重心,也在向大尺寸晶圆转移。可以说,晶圆尺寸与工艺制程的跃迁,是产业链从上到下的结构性跃迁,未来只会持续深化。
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仍有很多模拟芯片与传感芯片依赖基于6英寸晶圆上的0.45乃至尺寸更大的制程节点生产。对Fabless企业来说,现在要跟进产业链整体的升级步伐,对现有产品重新设计并验证,与晶圆代工厂协作迁入更先进的制程,或转单至仍保有这些成熟制程的代工厂。对终端企业来说,也要准备好应对BOM上物料的停产,利用最后机会备货,并基于新物料修改设计方案。
案例二:原厂业务结构变更,影响市场供应
以安森美为例,近年来推行Fab-Lite模式并押注碳化硅器件。在产能外包占比扩大与自有产能压低利用率的情况下,常用产品停产越来越多,整体交期也趋于不稳。很多物料即便没有停产通知,市场上也难寻货源,对依赖这些料号进行生产的客户造成了严重困扰。
在不确定性提升与高利润业务驱动的共同作用下,芯片原厂调整生产模式,以适应汽车、工业等领域的需求,而基础型与消费类物料的供应则大受影响。不止安森美,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原厂也都集中资源追求高端市场。特别是德州仪器近期涨价传出,有抬高旧产品价格的特征,以此引导客户采用其新产品。
当观察到芯片原厂来自汽车、工业、数据中心等高端领域的营收比例持续增长,就要意识到,其对基础型市场的支撑会减弱。停产老旧物料,以及对这些物料涨价都是大概率事件。面对这一趋势,应用端企业需关注上游产能转换动态,从供应渠道随时获取产能分配与交货周期。与此同时,积极寻找第二货源并基于替代物料开发备用方案。
案例三:DDR4内存停产,揭示供应链脆弱性
今年第二季度,三星、美光先宣布DDR4的EOL(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引起现货大涨、一货难求。存储巨头为追求更高利润,将资本和产能优先投入到更先进的DDR5、HBM等领域。
但目前DDR4内存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网络通信等领域仍属主流应用,有大量的新增方案与存量维护需求。面对迅猛而至的连锁反应,应用端企业往往措手不及,普遍扩大订单,建立安全库存,影响逐级放大。与此同时,还要加速开展向DDR5方案的过渡,增加额外成本负担。这一毫无弹性的断供,充分揭示出半导体供应链的脆弱性。
随着DDR4内存的价格不断攀升,三星决定将该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至2026年12月,这将有利于抑制DDR4物料过快的上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断供”恐慌。但这也只是延长了备货窗口,面对早已涨上去的DDR4内存,终端企业预期仍将开展替代方案,唯有尽快切入DDR5方案,方能一次性解决供应问题。
增强供应链韧性,覆盖短中长线思维
历经近年来多轮变化,供应链的强大已经不再是成本最低,而是要在成本、效率和韧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此构筑强大的价值底座。
短期来看,企业应做到供应链的全方位可视化。不仅需要关注直接供应商,更要向上追踪至晶圆厂、原材料厂的产能、投资和战略动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在关税背景下,还要关注物料产地,包括晶圆产地、封装地等信息,以判断供应中断的可能性。
中期来看,方案设计的优化是核心要素。尽量使用通用型、pin-to-pin兼容的芯片,以便在缺货时能快速切换。将核心功能模块化,单个芯片的缺货只需重新设计一个子模块,而非整个产品。
长期来看,技术路线图与平台迁移规划是长期根本解决方案。例如从DDR4平台迁移到DDR5,从6英寸晶圆工艺迁移到8英寸或更先进的节点。更多进口物料停止供应,要制定切入国产替代的时间表。且要关注国产物料的进展,遇到合适的产品及时评估可用性,从被动防御转换成主动调整。
结语:供应链必将取得新平衡
近年来的芯片供应链,不确定性陡增,技术升级脚步加快,供应商追求高利润市场,比以往更加充满考验。但挑战之中仍存机遇,当今AI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更多信息透明化,并帮助企业增强研判力与执行效率。信息流转速度的提升,也有利于企业迅速做出应对。
宏观层面,本地化的半导体供应链已经成为广大供应商趋同的布局方向,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大力推行本地化安全供应链的保障,这与以往的高度全球化的供应链大不相同。展望未来,随着国产芯片承托起越来越多的本土应用端需求,以及国际原厂本地化战略的深度执行,芯片供应链的断点将会越来越少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