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芯资讯】英飞凌看好AI需求,工业与消费电子势头受限

【芯资讯】英飞凌看好AI需求,工业与消费电子势头受限
2025-11-13 标签: ICNET  汽车  财报 来源:ICNET网络整合

1.英飞凌看好AI需求,工业与消费电子势头受限

英飞凌日前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5财年第四季度,英飞凌营收为39.43亿欧元,利润为7.17亿欧元,利润率18.2%。2025财年,英飞凌营收为146.62亿欧元,同比下降2%;利润为25.6亿欧元;利润率为17.5%;由于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自由现金流为负10.51亿欧元;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正18.03亿欧元。

英飞凌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表示:“尽管面临复杂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态势挑战,英飞凌在2025财年仍实现了预期目标,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商业模式的韧性。展望2026财年,我们预计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将实现温和增长。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势头仍然受限,许多客户持谨慎态度并倾向于以短期订单为主。

另一方面,全球对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正在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面向AI数据中心领先电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我们正大幅提高相关业务营收目标,预计在2026财年该领域营收将达到约15亿欧元。到2030年末,英飞凌在该领域可服务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0亿至120亿欧元。驱动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强大的创新能力、高效的开发速度、精湛的制造水平以及广泛的客户基础。”



2.DRAM芯片价格超过模块,预示后者将大幅补涨

据科创板日报消息,根据TrendForce最新发布的内存现货价格趋势报告,DRAM方面,尽管DDR4和DDR5现货价格因卖家持观望态度而持续攀升,但DRAM芯片报价已超过模块报价,预示着模块价格可能在短期内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NAND方面,512Gb TLC NAND晶圆现货价格本周上涨17.1%,达到每片6.455美元。由于预计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持续,价格上涨势头可能会延续到下个季度。



3.三星与SK海力士计划减产NAND闪存并涨价

据IT之家消息,ChosunBiz报道指出,三星电子、SK海力士、铠侠、美光等全球八大NAND闪存制造商正协同缩减今年下半年的供应量。分析人士指出,此类减产不可避免将造成产出损失,厂商一方面通过控制供应引导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正加速将生产线转向QLC制程,以应对AI数据中心带动的强劲QLC需求增长。

与此同时,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正推动提升去年全年处于成本价水平的 NAND闪存价格。其中,三星目前正与海外大型客户讨论明年的供货量,并在内部考虑将价格上调20%至30%以上。

Omdia的年度NAND闪存产出数据显示:三星电子已将其今年NAND晶圆产量目标下调至约472万片,较去年减少约7%;铠侠亦将产量由去年的480万片调整为今年的469万片。Omdia预计,三星电子与铠侠的减产策略将持续至明年。

SK海力士NAND产出同比下降约10%,从去年的201万片降至今年约180万片;美光位于新加坡的最大NAND生产基地Fab 7工厂,产能维持在略高于30万片的低位区间,持续采取审慎供应姿态。



4.大联大第三季度税后净利超越财测高标,AI应用助推

头部IC分销商大联大控股日前发布,受益于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推动了AI及传统服务器、电源、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内存等产品的迭代升级与汰换,电子零组件需求大幅增加,出货表现旺盛。

在此背景下,大联大控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2444.67新台币。同时,在产品出货组合优化及运营效率提升的带动下,营业净利首次突破新台币50亿元,创下单季历史新高,季度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37.8%,达到新台币53.5亿元,营业利润率达2.19%;税后净利润及每股盈余均超越财测高标,净利润季度环比增长45.4%,同比增长55.6%,达新台币31.78亿元,每股盈余为新台币1.89元。

累计来看,大联大控股前三季度的营收、营业净利及税后净利分别同比增长14.6%、34.2%和29.2%,达到新台币7437.53亿元、新台币145.4亿元和新台币72.62亿元,每股盈余为新台币4.07元。



5.纳芯微推出车规级8通道可配高低边驱动系列芯片

纳芯微正式宣布推出车规级8通道可配高低边驱动系列芯片——NSD56080、NSD56602、NSD56620与NSD56242,工作电压范围覆盖4.5V-28V(输出内部钳位39V),每通道驱动电流330mA(所有通道ON),适合驱动汽车电子的继电器、LED、灯泡及电机等各类型感性容性负载。

NSD56xxx-Q1系列8通道智能高低边驱动产品现已全部量产,满足AEC-Q100 Grade 1标准,工作温度范围覆盖-40℃至125℃,封装采用HTSOP24(8.65×3.9mm),该系列提供丰富的高边、低边及可配高低边的组合方案,灵活满足不同系统架构和负载需求。



6.国内首条12寸硅光芯片流片平台投用

据中国光谷消息,近日,国内首条基于12寸40nm CMOS工艺线的全国产化硅光PDK(工艺设计套件)、TDK(测试设计套件)及ADK(封装设计套件)流片服务平台正式在光谷投用,该平台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NOEIC)建设运营,标志着光谷企业在硅光领域实现又一关键突破。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