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全文

首页 > NAND闪存起涨:巨头已拉开序幕,AI需求唱响全局

NAND闪存起涨:巨头已拉开序幕,AI需求唱响全局
2025-09-23 标签: ICNET  存储  美光 来源:ICNET


在前期DDR4内存等存储物料的价格经历了一轮显著上涨后,最近NAND闪存的行情从横盘状态快速升温,全面的涨价行情似乎拉开序幕。这其中,NAND闪存市场供需调整到位、AI应用强势增长、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到来,都是重要的作用因素。



历经酝酿,NAND闪存“破局”起涨

9月初,NAND闪存原厂之一的闪迪(Sandisk)传出将针对全部渠道通路和消费类产品执行10%的涨价。9月中旬,美光也紧急暂停了所有DRAM和NAND闪存产品的报价。现有报道称,美光产品下月涨幅预计在10%至25%之间。进入本周,三星也跟进涨价。报道称三星已通知客户,DRAM产品中的LPDDR4X、LPDDR5/5X合约价将调涨15%至30%,NAND闪存也将调涨5%至10%。


回顾今年以来市场行情,NAND闪存经历了从盘整酝酿、温和上涨,再到全线普涨的完整过程。今年较早时段,NAND市场主要呈现的是需求不振、供过于求的格局,且与AI这一热门应用的联系也远少于DRAM。基于此状况,原厂在NAND闪存的产能方面趋于保守,主要采取的是技术升级、控制供应的策略。


第二季度起,原厂减产去库存逐渐收获成效,NAND闪存出现较为温和的涨价态势。至7月份,NAND闪存市场历经调整,供过于求明显改观。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第三季度NAND闪存平均合约价将季增5%至10%。而CFM闪存市场的统计则指出,上半年全球NAND 闪存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上涨9.2%。


再到传统电子旺季的时间段,NAND闪存的需求预期再次被拉抬,再叠加已有的去库存成果与AI需求的短时扩大,也就有了现在的涨价行情。美光与三星两大综合型原厂的涨价,为后市走向打下了基础。而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变化,就是AI领域存储路线的改变,对固态硬盘(SSD),以及大容量存储方案所需的QLC闪存的需求。



AI 应用面扩大,QLC闪存成焦点

在AI推理需求爆发、端侧AI普及的背景下,云计算行业数据呈现指数级增长,存储需求随之迅速跃升。但目前作为AI数据存储主力、基于机械硬盘(HDD)所打造的近线硬盘(Nearline HDD)出现严重的缺货涨价,这促使SSD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大容量QLC SSD更为尤甚,其需求将会爆发式增长。


据市场估算,2025年服务器存储用量占全球NAND总消耗量的比重约为30%,而在2026年该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具体到QLC方面,根据CFM闪存市场的预估,QLC闪存NAND市场整体的供货比重,预计在2025年提升至20%。并且会有超过45%的QLC闪存产能将用于服务器,用来存储温数据和冷数据。下一阶段,QLC闪存必然是各大闪存厂商竞争的关键领域。


就堆叠层数而言,SK海力士的QLC闪存率先达到321层。美光的2600系列的堆叠层数(276层)拥有独特的自适应写入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优化性能。三星最近传出其第9代V-NAND QLC闪存因设计缺陷,被迫将大规模生产的时间推迟到2026年上半年,目前只能靠176层的第7代产品支撑产品线。铠侠在7月宣布,LC9系列企业级SSD新增一款容量达到245.76TB型号,刷新单盘容量记录。


由此可见,原厂都已瞄准QLC闪存发力。通过集中资源,现有的堆叠难度与良率问题都将逐步克服。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预测,大容量QLC SSD出货可能于2026年出现爆发性增长。这是结合强大的AI需求与传统HDD供应天花板所做的推断。而现有QLC闪存的良率问题,原厂也会集中资源加以克服。这一过程,与原厂在DRAM领域集中资源开发HBM的策略相仿。


扩展至更大视角,不论是在DRAM还是在NAND闪存方面,原厂的产能规划和研发投入都以AI需求为轴线展开,这将直接影响不同类型存储器的供应和价格。而本轮存储行情的强度与持续时间,也将更取决于AI需求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原厂产能规划方式。而本轮存储器行情从第三季度起涨,也说明在AI的介入之下,传统的淡旺季规律已经被弱化。



消费电子回温,促进需求增量叠加

在AI唱响需求的同时,消费电子也进入旺季。9月iPhone 17系列发布,全系列搭载256GB的闪存基础容量,Pro版与Air版机型搭载12GB的DRAM容量,对存储器的总需求比以往更大。从预订情况来看,今年标准版与Pro Max版更加畅销,所有型号综合出货量预期也好于去年,从而更加带动存储器的需求量。


产品发布之前,就有供应链消息指出,苹果大幅拓展存储器供应链,合作厂商增至五家,几乎整合了所有存储器大厂。这显然是出自苹果一贯的供应链策略,以规避供应风险并应对涨价压力。更多供应商的引入,也意味着苹果对今年新品出货表现持乐观态度。


在旺季阶段,安卓阵营也将有多款手机和平板新品发布,势必也将搭载更大存储容量,展开市场竞争。各大手机厂商,也在引入超薄机身设计、超大存储容量、生成式AI、折叠屏、先进影像系统等卖点,争取带动更多产品出货量。综合来看,手机市场“卷度”的增长,将推动存储器用量的提升。其他非AI的消费类应用,包含传统PC等,则已碰触需求天花板,消费者换机需求有限。


供应端方面,除了原本的供应趋紧之外,美光之前宣布退出移动NAND闪存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供应链变动。这如同在本就因AI需求旺盛和全球原厂减产转型而紧绷的存储市场供应链上,又压上了一根稻草。这是一次巨头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做出的战略转移,其行动本身和带来的连锁反应,都成为本轮NAND闪存涨价潮的重要推手。



供应端与AI应用驱动行情

在此之前,DDR4内存、小容量eMMC闪存等存储器,都已经历涨价行情,而今NAND闪存也紧随其后。随着供需关系的扭转,加上大量市场信息的铺垫,存储器的价格上涨氛围,已被烘托得十分浓厚。


也需要注意到,不论是DDR4内存的上涨,还是NAND闪存最近的强势涨价,都离不开原厂在技术升级、资源分配、产能规划等方面的选择。而原厂频繁的调整举措,也需要应用端预防突发的供应链变化。


而在需求端,存储器市场也同样存在AI与非AI应用的分化,对于消费电子的回温,持久度需结合多方数据与市场动向预判。AI引领的存储器升级潮流,将在未来扮演需求的主要动力。

IC交易网订阅号

ETIME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