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更高的不确定性,芯片企业动作频频,而同样的场景也在分销行业出现。在6-7月间,行业头部分销商有多个重要动向,直指利润增长这一核心问题,也反映出分销商摆脱元器件“搬运工”的传统角色,向综合化供应链服务商转变的趋势。
大联大重组,搭建“双引擎”格局
7月初报道传出,业界头部分销商大联大宣布二十年来最大重组,将旗下友尚、品佳并入诠鼎,与旗下世平形成“双引擎”格局,预计2026年开始实施。此次整合将打破原有四大集团独立运营的模式,旨在优化规模与效能,降低营运成本,强化市场竞争力。
大联大控股现行架构及经营规模 来源:大联大官网
架构变更之后,世平作为双引擎之一,定位“全球履约服务中心”,直接对接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国际终端大客户,提供定制化供应链服务,通过物流整合降低中间环节成本。诠鼎则整合友尚与品佳的技术及客户资源,聚焦电源管理、AI视觉处理(如人形机器人、边缘计算)等高增长领域,补足全球覆盖短板。
大联大的重组,既是为了集中资源布局高端市场,也是对文晔收购富昌等外界挑战的应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主动发起转型,才能赢得契机。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运行效能,是分销商在存量市场中博取增量的要务。
文晔与日电贸换股,多元化扩张与防御并举
文晔科技在近期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之后,又公布了与另一家元器件分销商日电贸的换股合作。按照目前披露的信息,文晔与日电贸换股合作之后,将持有日电贸普通股约36%的股权,成为后者最大单一股东;而日电贸则将持有5%比例的文晔股权。
换股这一策略,既能“合纵连横”,又能避免现金流压力。早在2020年,文晔就曾通过换股应对大联大的收购,当时换股引入IC设计公司祥硕,抵御大联大持续购买文晔股权,向30%的持股比例进发。而现在文晔与日电贸换股,则是追求多元化与高利润的布局,且兼有防御效果。
日电贸作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大被动元件分销商,代理线涵盖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多个重要品牌,在传统消费电子之外,更已深入车用、工控等高端市场。近年来,日电贸毛利率保持在16%-17%,优于传统IC分销商5%的水平。文晔与日电贸换股,能够扩大被动元件布局,且有利于利润提升。
另一方面,日电贸获取文晔的股权,预计也将把大联大在文晔的持股比例从14.12%进一步稀释至14%,起到抑制作用。这一换股合作,也间接表露出文晔与大联大的竞争愈发激烈,双方正在以不同的路径,打破各自的规模壁垒,塑造更优质的利润模型。
韦尔股份更名,战略定位升级
韦尔股份更名为“豪威集团”的申请在6月16日公告完成,这一举措涉及到公司战略定位的重要调整正式完成。
相关信息显示,韦尔股份最初作为元器件分销商成立于2007年,在2019年以153亿元收购全球前三的CMOS图像传感器(CIS)设计公司豪威科技后,CIS业务即成为韦尔股份的核心收入来源。
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正好踩中半导体自主、汽车智能化等关键风口,投入不断扩大,也换来丰硕成果。至2024年,韦尔股份来自豪威CIS业务的营收达到191.9亿元,占比74.76%。在CIS业务的基础上,豪威集团在今年推出多款车规新品,扩大高端市场布局。
豪威科技的历程,是元器件分销商向上游技术领域战略转型的标杆案例。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近些年分销商通过并购与参股,向方案设计乃至原厂方向发展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也说明,多渠道、宽领域的合纵连横,将为分销商打开更宽的利润空间。
商络电子收购立功科技,战略互补
今年6月,商络电子公布,已与立功科技的主要股东签订协议,将以现金形式购买立功科技部分股权,并达到控股目的。交易双方中,商络电子成立于1999年,经营领域从被动元件分销逐步转向主动器件领域;立功科技则是以重要的NXP国内分销商而知名,目前经营围绕工业与汽车电子客户的需求,提供基于芯片销售的增值解决方案。
元器件分销企业扩大规模,离不开并购助力。通过并购快速扩充代理产品线、拿到更多优质客户资源,获取高端领域的敲门砖,已成为行业的固定路径。对商络电子来说也不例外,收购立功科技可获强化自身技术属性,推进汽车等高端领域的布局。而立功科技之前两次IPO未成,也构成出售公司的重要原因。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元器件分销商之间的协同并购。在上游原厂之间大规模并购的当下,分销商之间也会有更频繁的整并之举,行业集中度也会更高。与此同时,这也是元器件分销商向技术方向转型的关键案例,若最终整合成功,将为全行业提供重要范本。
驰万电子解散,凸显竞争压力
7月,一份艾睿电子旗下Chip One Stop的分公司——驰万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的解散注销通知书见于网络,通知书显示,驰万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6月20日作出公司解散和清算的决定。
驰万电子的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日本知名分销商Chip1stop。2011年,艾睿电子将其收至麾下,成为中国市场的布局重点。而驰万电子的解散,也被普遍认为是与当前艾睿电子所陷入的瓶颈有关。
今年第一季度,尽管艾睿电子营收只是微降(同比1.6%至47.8亿美元),但结构性的风险已经显现,包括汽车需求疲软、欧洲市场下降等因素,都比单纯的业绩下降影响更大。长线来看,上游原厂整并(例如ADI与美信等)导致的代理权变动、原厂直销比例的提升,也深刻威胁着艾睿的成长空间。
从宏观视角来看,驰万电子解散是分销业界所面临挑战的缩影,反映出当前需求端有待恢复、供应链处于重构、模式之间竞争愈发激烈等多个现实问题。留给分销业者的,是更为复杂的转型议题。
结语
从以上可见,当前元器件分销行业呈现“集中度提升、区域需求分化、服务模式升级”的复合态势。头部业者给出的答案,包括内部整合、收购并购、市场调整等多种手段。而诸如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这样的布局,更彰显长线战略所带来的持久增益。
展望未来,分销行业的胜负将取决于技术增值深度、供应链韧性等方面。比起单纯的做大规模,确保利润将成为新的主题。在市场变革加深的当下,分销行业从物料供应向综合化服务的转型,也在如火如荼展开。